這陣子突然開始找一些舊的作業系統並且嘗試在虛擬機器中安裝起來。倒也沒有甚麼特定的目的,只是純粹想要回顧一下自己這一路接觸電腦的軌跡而已。
我還記得我的第一部電腦─其實根本算不上“我的”電腦,因為那是老哥存了他六七個月的薪水買的,只是後來幾乎都是我在用─,是Intel 486 DX2-66 CPU、4MB RAM、250MB HDD、1X SCSI CD-ROM、Turtle Beach音效卡、ET-4000 VL-BUS顯示卡、14吋彩色螢幕,後來還把記憶體升級到16MB(4MB*4),當時一條4MB記憶體約莫是1萬台幣。
上面那台電腦,當時花了7萬多台幣裝好,以當時的幣值來換算,大概應該值個10來萬吧。當時老哥為什麼會花這麼多錢組這台電腦?好像是因為我說想玩MIDI,於是音效卡用的是當時台灣沒有廠商代理的國外音效卡,那時候音效卡最多人安裝的是創巨聲霸卡。
後來我也真的弄了幾套MIDI軟體在Windows 3.1上面玩了一陣子。只是比起遊戲來說,玩MIDI的比重真的是少得可憐。
然後這台486電腦,從我國中二年級開始陪我一直到我高職畢業開始在電腦門市工作一年多後才壽終。當然這段期間我最有印象的事應該是某一年過年期間,我在玩著三國志四的時候,突然電腦就關機了,而且再起不能。可是過年期間光華商場沒開,那個過年我就在沒有電腦的情況下,度過一個非常無聊又無奈的年。其後把電腦送去修才知道,電腦因為好幾天沒關機主機板IC燒掉了。這是我玩遊戲玩得很瘋狂的年代。
在電腦門市工作一年多後,利用員工購物有打折的優惠,我陸陸續續的購買新的586電腦組件。因為當時的薪水沒辦法一次購足我想要的的電腦配備,最後整套電腦合計下來大概花了約莫10萬多。而且這還是因為員工價已經打過折了。這台電腦的配備應該是這樣的:Intel Pentium 133 CPU、32MB EDO RAM、500MB HDD、4X SCSI CD-RW、Matrox顯示卡(我忘了型號,但是我記得價格7千多)、音效卡沿用原本486上的音效卡、螢幕則升級到ViewSonic 17PS,還有一部28800的MODEM。這時候作業系統已經進化到全圖形介面的Windows 95了(雖然底層還是DOS,但是微軟包裝得很好)。
這部花了我10萬多的電腦,後續還有幾次小升級,像是增加硬碟容量、升級CPU到Pentium MMX等,後來還架起Linux防火牆。大概陪了我超過10年的時間。
組裝了上述那部電腦後,接下來我用的電腦就沒花我多少錢。多半是透過幫朋友升級電腦後,接手他們淘汰下來的東西,再重新整理拼湊出一堆零件裡最好的電腦。為什麼會有這種轉變?應該是這段期間我的電腦使用重心已經從電腦遊戲慢慢轉移到上網吸收資訊了。既然不太玩遊戲,那麼相對的電腦硬體的要求就降低許多,也因此我就這樣湊合著接收朋友的電腦一路撐到去年(2009)11月底才購買現在用的這部i7。
回顧我接觸電腦的過程─當然還有省略了很多事情─,幾乎是一開始就整個人栽進這個美妙神奇的盒子裡面,也好像沒有離開過這個盒子。間中或許有些變化,但是都脫離不了這個範疇,一直在這個領域裡面來來去去。 有時候我會想,如果沒有投身電腦這個新奇的世界,我現在會靠什麼生活?我非常好奇。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